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

 

   马先忠

 

  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与以考试分数为本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对的素质教育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是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要求政治课教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五个关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  以学生为本理念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与以考试分数为本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对的素质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就是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1],就是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2]。具体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全体学生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

(二)坚持以学生的生命健康为本。教师不仅要关爱学生的生命、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而且要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强健体魄和追求大爱和谐心灵的道理。

(三)坚持以尊重学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维护学生的各项权利。

(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于普通高中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就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原因

(一)是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全面落实《十大菠菜导航网址平台》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3]

然而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实是过分注重知识的认知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有思想,使“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4]。为了高考分数,“高中生每天晚上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个小时,其中高三学生5个小时,在校学习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最多超过13个小时”[5],使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下降,近视率大幅上升,使“高中生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中生,达到60.8%[6],难怪现在有些大学运动会为避免出事,取消中长跑项目,并且自杀已被列在青少年“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8.9%[7],现在在网络或报纸上经常能看到青少年相约自杀或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报道。

要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破解“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钱学深之问”,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摒弃仅以分数为本理念。

(二)是师魂的要求。

师魂是教师特殊的精神,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十大菠菜导航网址》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8],在今天文化传播方式迅捷多样、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背景下,我认为教师所务之本应该是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它应该是师魂的重要内容。正如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所说“国魂者,立国之本也”一样,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三)是教学实践活动本身的要求。

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或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地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贯彻主体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认识,实践不是同主观活动无关的盲目的客观活动。教学作为实现学生跨越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师更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些理念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应当统筹兼顾,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是二者的地位作用是不均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到底把谁看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如果经常把教师看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认为教师的教支配着学生的学,那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应的教学方式就是灌输式、题海战术。以学生为本理念,坚持教学应当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十大菠菜导航网址平台》一文中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9]。因此,教师在处理教与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时,坚持把学生的学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学生会不会学以及学得怎么样作为衡量教学成败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施教,使教师的教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坚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把纯粹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方法的指导、探究的协助,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二)处理好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的课程,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学生为本理念要求教师要树立课程理念,抛弃学科功利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坚持学科平等,摒弃“豆芽课”思想,坚持学科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时间内完成,避免挤占其他学科时间和学生的自习或休息时间,坚持站在课程全局的高度安排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处理好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关系

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构成,教学媒体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处理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关系,实际就是处理教材与其他教学媒体的关系。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来说,其他教学媒体主要有教辅资料,网络中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重要时政以及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事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用课程标准教,要把与课标有关的鲜活的现实变化补充进教材,这对政治学科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用教材原理分析和理解现实热点问题,逐渐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坚持正确对待和使用教辅资料,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教材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上,避免大量简单的重复练习,耗费学生精力,加重学生负担。

(四)处理好学生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2013年全国高中毕业生九百多万,高校招收人数近七百万,从全国平均看,升学的是多数,不能升学的是少数,但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情况不会完全相同。在处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时要照顾多数,尊重少数,尤其是要尊重少数同学的兴趣和爱好。高考科目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是少数,在重视高考科目教学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非高考科目。我们始终要牢记普通高中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就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来说,不仅要重视文科班的教学,而且还要重视理科班的教学;在文科班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升学的同学,也不要忽视了不能升学的同学。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教学要求要体现层次性,教学事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要实现时事内容与教材观点的无缝对接,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五)处理好应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其实学生应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应该坚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不能为了应试而以牺牲学生生命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未来发展终身发展为代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哈愿望;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要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要避免讲大话空话,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1999-06-13

[2]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OL].新华网,2009-10-11

[3]教育部《十大菠菜导航网址》[R].2003-03-31

    [4] 魏娜,赵武英.中国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 创造力倒数第五[N].长江日报,2010-08-04

[5] 郭炳德.中学生身体健康:一个令人焦虑的话题[N]. 中国教育报,2006-05-12

[6]蔡蕴琦,龚学明.逾六成高中生亚健康[N].扬子晚报,2004-11-05

[7]团中央权益部.我国青少年自杀状况简要分析及共青团组织的应对建议[J] 团中央权益工作简报第 16 ,2007-06-08

[8]来可泓.注译论语[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

[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1-24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