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科建设>教研组>政治教研组 > 详细内容

政治教研组

体现(说明)类、辨析类、评析类、认识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体现(说明)类、辨析类、评析类、认识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王颖慧

(校稿:马先忠)

 

一、    体现(说明)类非选择题

1.  解题方法

首先,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

其次,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体现(说明)类非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体现或者说明了什么,因此,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体现(说明)类非选择题的关键。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

最后,采用“子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或“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作答。

2.相关例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715,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比上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消费开支,不仅如此,由于当前城镇居民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增加,导致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此外,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也让一些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导致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参考答案:

①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消费开支体现了这一点。③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导致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一些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导致部分群众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体现了这一点。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城镇居民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体现了这一点。物价的变动 会影响人们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体现了这一点。(各点2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如何体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8分)

参考答案:

①对比三次报告的提法,不难发现奋斗目标越来越讲求质量,既有国家的总量目标,又有个体的人均目标,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这是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4分) ②三次报告的提法,从追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追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改变,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政策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这是坚持民主执政的表现。(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    辨析类非选择题

1.解题方法

首先,严格审题,明确辨题的类型,把握命题意图,做出总体判断。判断语言常用“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等,少用或不用“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其次,应分清辨题层次,找准辨点,点点分析,准确调动运用课本知识。肯定时,要简要写出教材理论依据并指出其意义;否定时,也要阐明原理依据,并指出其危害和正确做法。

最后,总结重申判断,对观点做出正确表述。

总之,辨析题的实质和核心是辩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已看不到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辨析题,而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因此,我们切不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要善于辩证思维。对于背景材料辨析题,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演绎。总原则: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阐明该阐明的,补充该补充的,结合该结合的。

2.相关例题

3 辨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首先判断)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主要理论依据,肯定合理成分)

②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进一步寻找理论依据)

③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所谓人为制造矛盾是无视、否认联系客观性的体现,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指出题中错误之处及后果)

三、    评析类非选择题

1.解题方法

评析类非选择题解法大体上同辨析类非选择题解法解。

首先,立足设问,依据材料,明确主干信息,评析观点。

其次,确定回答问题的角度,对应设问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最后,明确态度,总结正确的做法或重申正确观点。

2.相关例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各点2分)

观点二:

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态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各点2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的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材料二  目前,我国的中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了,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议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中“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观点作简要评析。(8分)

参考答案:

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包含着许多合理、科学的内容,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3分)②中医理论也存在一些落后的、非科学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中医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4分)③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西医所提供的治疗工具和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为中医所借鉴,但中医西化是不可取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3分)

(四)认识类非选择题

1.解题方法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首先,“是什么”(表态)——即题目说(做)的是怎样的一件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其次,“为什么”(道理)——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或不做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危害。

依据——说(做)这件事的经济、政治、哲学等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说(做)这件事是基于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说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最后,“怎么办”(做法)——即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劳动者、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回答时先阐明道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态度要鲜明。

注意:认识类非选择题,通常是针对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实际上是属于辨析类或评析类题目,故其按辨析类或评析类题目作答即可,具体方法见前面。

2.相关例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风靡世界;日本的原创漫画,其衍生品带来巨大利润;韩国的电视剧,也在我国红极一时。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表明: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土壤。

    材料二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比前一年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年增幅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土壤”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4分)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十大菠菜导航网址》,将2012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政府调低经济增速。(12分)

参考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方式粗放,因此,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各点4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尚廉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材料,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6分)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一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②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各点2分)

答案示例二 :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各点2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