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3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颜惠华

(校稿  鲁刚)

 

教学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借用其它学科的模式,逐渐形成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笔者根据十几年的中学教学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

一、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目标

为提高教学质量,显现教育成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一个目标达到了再布置新的任务。例如:能在WORD中输入中英文字和进行简单段落排版后,就提出如何进行图文(含艺术字)混合排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逐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制定合适的任务,尽量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理论用于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用电子表格制作课表,用画图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用自选图形设计班徽,用艺术字设计班训,用WORD知识编辑排版班报,网络搜索功能查找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内容,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电脑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中,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成败的关键在任务的确定,任务要结合实际,切实可行。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造成时间浪费,完不成教学目标。笔者理解任务有以下几种:一是操作数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二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指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三是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会WORD中图文混排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小报制作,要求主题鲜明、图文协调,充分使用WORD中图文混排技巧。

二、分层教育法,让学生当老师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这是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此现象,笔者采用“分层教育”法,将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分为优、良、中、差等几组,基础部分要求全体同学都必需完成,这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中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操作。如:课表的制作,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其他的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指法的正确率、速度要求就有所不同。

另外,笔者还提倡教学上互助互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有意培养几个尖子生,让他们当组长,辅导其他组员。让学生发扬传、帮、带作用。传即是组长或其他一个同学会了立刻传授给旁边的同学;帮是对于极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组长或旁边的同学要进行帮助;带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组长,让组长带动周围一片。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精讲教学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常规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讲课要流畅,多讲、细讲,才能让学生听起来顺当,让学生少碰钉子、少走弯路,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统统化解掉。笔者认为:虽然信息技术有其固有的教学特点,但是大多内容精讲、细讲并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课是以上机实验操作为主的课,一种操作可用多种方法完成。如:复制、移动、删除的操作,既可用菜单命令,也可用工具按钮命令,还可用键盘快捷键命令等完成,笔者只讲菜单命令操作,其他操作方法只简单提示,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或学生间相互讲解,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老师精细讲解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其他方法,理解深刻、掌握牢固,对提高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潜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了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操作方法后,该方法在WORD中对文本操作同样适用,对其他应用软件的相关操作也适用。这样,学生积极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不但学得轻松,而且掌握起来也容易,真正做到了轻负荷、高效率。

四、寓教于乐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很难被学生理解并掌握,适当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教学极为重要。比如:将文件夹结构比喻成一棵倒立的树,将计算机中DNSIP地址比喻为人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的关系,将计算机硬件比喻成人的躯体,软件比喻为人的思想,将CPU比喻为人的大脑或心脏。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游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中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爱玩是未成年人的天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共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可大胆引入一些游戏,比如翻扑克,让学生练习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等方法。再比如吃苹果、贪吃蛇、指法练习等小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不正之处恳请专家及同行指正。

[打印文章]